隆冬时节,走进汾阳市栗家庄镇栗家庄村,排列整齐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村道、清新优美的环境,一面面“文化墙”上既有移风易俗宣传画,又有生动活泼的漫画,把“文明”绘上墙,让墙壁“会说话”,将围墙打造成为倡导文明理念的新窗口,通过艺术美化街道环境,让村民一走进街道,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让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群众的一言一行。
栗家庄村的变化,只是汾阳市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的一个小小缩影。今年5月以来,汾阳市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扩面、提档升级推进会,下发了《汾阳市2023年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对各镇(街道)、19个成员单位召开了2次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各镇(街道)组织支部书记移风易俗专项培训会14场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该市205个村(社区)根据《汾阳市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参考范本》,结合实际制定本村(社区)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在各村(社区)醒目位置悬挂,实现推广悬挂率100%。建立健全“四会”组织。各村(社区)对照移风易俗要求,组建了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由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通过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章程(制度)。在红白理事会的指导和倡议下,广大群众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践行者。建立红白事报备机制。各村(社区)制定报备表和办事台账,将办事时间、地点、参加人数、饭菜烟酒标准、礼金标准等内容纳入报备表,引导干部群众主动进行申报备案,按照移风易俗要求规范操办红白事,进一步控制婚丧事操办力度,余事操办率大大下降。
让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群众的一言一行,离不开深入浅出的宣传。该市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宣传载体、宣传手段,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在栗家庄村,占地约7000余平方米的栗家庄党建主题广场上,砖雕文化艺术墙、家风美德文化墙独具特色,以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标语、连环画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栗家庄村民生工程、家风家教等主题内容,真正把党建阵地建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已然成为村民劳碌一天、饭后话家常的“聚集地”,也是学生娃放学后活动的“游乐场”。阳城镇以高价彩礼为突破口,创作了小品《退彩礼》,引导广大群众转变婚恋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西河街道西门社区与法院以“联组共建”的形式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倡导移风易俗等。如今,漫步在汾阳市各个村落,一条条倡导文明风尚的标语、一场场宣扬向上向善的文艺演出、一次次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润物无声地“走进”村民生活,营造出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
乡音传新风,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汾阳市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汇编》,印制发放《汾阳市移风易俗口袋书》3万余册、移风易俗宣传扇3000余把;汾阳市各镇(街道) 印制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文明祭扫》《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宣传资料2.5万余份;各村(社区)组织设计制作吕梁市《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红白理事会组织架构及其章程(制度)宣传版面、宣传标语,并在各辖区醒目位置张榜悬挂,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德化人心,好氛围凝聚向心力。从宣传栏到新媒体平台,各地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不断扩大主流阵地,深入报道移风易俗知识、政策、新事例、新典型,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成为乡亲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汾阳市还开展了“星级文明户”、 “最美家庭”创评表彰活动,今年以来,表彰汾阳市“十星级文明户”70户,推选表彰“最美家庭”49户,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家风。组织了“道德模范”、“汾阳好人”评选表彰,评选表彰“第五届汾阳道德模范”12人、“2023年度汾阳好人”17人,通过树立榜样模范,形成标杆效应。推荐评选出“移风易俗”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吕梁市首批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4个、吕梁市移风易俗文明户3户,评选出汾阳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36个。推广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阳城镇史家堡村十元礼金”“贾家庄村文明和谐家庭竞赛”“冀村镇南浦村白事3天简办”“栗家庄村以文明户评选促新风”“西河街道西关社区丧葬事宜奖补”等典型经验,一位位榜样人物,一个个典型事件,党员干部纷纷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广大村民见贤思齐,在乡村营造出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阮兴时)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