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吕梁频道>>县区之窗

生态立县 添绿增金

——岚县高质量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时间: 2024年01月02日16:06 来源:吕梁新闻网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近日,“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吕梁市岚县《创新探索生态建设带动生态扶贫新路径》案例成功入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岚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生态脆弱与贫困落后的县情实际,以生态扶贫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合作社领办、群众参与”的生态帮扶模式,创新思维,科学决策。2014—2015年探索购买式造林,2016年试点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2017年以来开展规模化造林,2018年又开始试点引进大果沙棘实施林业资产收益改革,到如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近十年间,岚县通过生态建设带动生态扶贫、促进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双赢”的路子,实现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和共建共赢。

  

  造林扶贫互为驱动

  

  绿化荒山“生态立县”

  

  “购买式造林”打开生态修复新局面。面对“宜林荒山多、积存苗木多、脱贫任务重”等多重难题,岚县多方探索破解路径,2015年先行试点“购买式造林”,改变过去政府全过程投资造林的传统做法,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撬动社会资金、劳动力、荒山荒地等生产要素投入林业领域,促进林地、林农和资金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成林率和覆盖率,有效解决了本地苗木滞销的困局,成功用政府资金直接换取造林成果,达到政府花钱买活树、群众参与创收益、社会层面优生态的效果。通过“购买式造林”,岚县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造林队伍和造林牵头人,让群众尝到了造林的甜头,为合作社造林提供了实践基础。

  

  “合作社造林”开辟生态扶贫新路径。2016年岚县开展“合作社造林”试点,组织贫困户成立造林合作社,变贫困群众为造林工人,全县共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02个,覆盖12个乡镇。通过项目区乡(镇)党委召集党委成员、村支“两委”人员参与评价议定,变公开招标为公开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绿化工程和林业管护服务,变“公司造林”为“合作社造林”,把少部分人赚钱变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实行“树种到谁家承包荒山荒坡上,所有权归谁家”的“树随地走”新机制,农户可获得国家生态补偿、退耕还林、林权流转等多种收益,最大程度调动造林积极性,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

  

  创新造林模式既调整了生产关系,又解放了生产力。2017年至2022年底,岚县共投入资金3.63亿元,共完成造林40万亩,全部由全县102个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完成,带动2万贫困社员,年人均造林收入达6000元以上。成立管护合作社10个,护林员777人,其中生态护林员215人,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全县森林“有人治、有序治、有力治、有效治”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权”分置转化联结

  

  林下经济“产业富县”

  

  随着造林工程的大规模推进,岚县宜林荒山荒地基本实现灭荒,造林帮扶效益逐年降低。为让脱贫户在生态振兴中持续获得收益,岚县坚持“生态是最大的品牌,林业是最大的资产”,积极探索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

  

  “三权”重构萃取林业新收益。岚县进一步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进行了分置,县乡政府居中协调服务,村集体代农户监督管理,企业承担经营风险,贫困户以退耕还林地经营权、部分退耕还林财政补助资金作为股份获得资产性收益和保底收益,通过参加劳动又获取了劳务报酬,形成“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退耕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农户每年可获得三笔收益:第一笔是每亩国家补助的500元“退耕还林补助”;第二笔是村民通过合作社给造林公司打工获得的“造林务工收入”;第三笔是造林公司种植经济林后,农户的“分红收入”。通过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岚县激发出资源转化、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荒山增绿的内驱动力,其生态扶贫模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林下经济培植共富新模式。制定《岚县开展林下经济培育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土壤、气候、地形条件,优选沙棘、野生羊肚菌、榛子等经济作物进行栽植,变生态绿化为经济林产业,突破岚县发展经济林产业无霜期短、冻花冻果的瓶颈制约,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找到了林业经济发展新路子。界河口小蛇头村以“兴榛富民”,发展大果榛子,目前建成20亩苗木繁育基地,待适应本地气候后,逐步推广,建成千亩以上示范基地,预计2027年进入盛果期,年产优质大果榛子30万公斤;普明镇在上一轮退耕还林地内发展连翘、西梅、李子、沙棘等经济林树种……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领办、群众参与”的生态帮扶模式,岚县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林下经济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实现“村委+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共赢。

  

  聚焦优势融合发展

  

  绿色经济“创新强县”

  

  岚县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推动生态经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沙棘产业支撑增收共富新前景。大力发展沙棘产业,依托中科协、国家乡村振兴局派驻的产业顾问组,加大科技支持,建立全国首个沙棘院士工作站,制定《岚县沙棘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3—5年产业行动计划,规划“一圃、二镇、五基地、八点、一园、一中心”的空间布局,全县沙棘林面积达30万亩,计划扩大沙棘种植产业规模至50万亩,推动建成全省最大优质沙棘原料基地。加速沙棘加工转化,打造秀容慧果沙棘品牌,创建了集沙棘品种开发、沙棘产品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山西秀容沙棘制品有限公司,着力构建以沙棘果浆、果油、籽油等为主要产品的沙棘深加工产品体系,年产值1.5亿元,带动3万余名脱贫人口人均增收5000元。2023年新选育本地沙棘品种5个,新建沙棘贮藏加工冷库2座,力争2025年沙棘产业收益达到10亿元。

  

  “无限风光”汇聚转型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岚县依托优质的风电、光伏资源,将新能源建设作为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建设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华润岚县30MW光伏扶贫电站采用“畜牧+种植+光伏”模式,将适合开展“光伏+”项目电站的光伏板支架全部设计为1.5米以上高支架,兼顾种植业、养殖业与光伏发电。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原则,全县14个分布式村级扶贫电站支架下土地也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牧草等作物,实现土地综合利用与村民增收效益最大化。全力实施总装机规模720兆瓦的9个新能源项目。积极推动电站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的王狮乡蛤蟆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地建设,更好地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23年全县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1000兆瓦。

  

  生态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赛道”。岚县林草覆盖率达43.62%,是“洗眼、清肺、养生”的绝佳胜地。岚县以锻造黄河旅游板块为契机,抢抓全省A级旅游景区倍增机遇,深度挖掘当地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特色文化、红色遗迹等旅游资源,打造“山水花城”生态旅游品牌。2023年签约的土豆花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白龙山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和千年古镇开发项目总投资8.42亿元。全力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推出蛤蟆神沙棘小镇一主五辅的旅游度假区避暑基地及界河口镇沙棘小镇等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吸引太原、忻州、晋中、阳泉、吕梁等城市人群来岚疗养旅游,形成了全域推进、城乡统筹、四季交错、一二三产融合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咬定青山不放松。岚县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把“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成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绿富共赢。(□ 本报记者 成 凯   通 讯 员 梁瑞霞)

(责编:邸燕琼、郝亚红)
分享到: 评论:

推荐阅读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