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吕梁频道>>今日兴县>>社会传真

振兴路上好风光

——兴县圪垯上乡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时间: 2024年06月21日15:59 来源:吕梁新闻网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圪垯上乡,兴县人称为“布袋底子”,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乡在兴县所处的地理位置。

  

  过去,圪垯上偏僻落后,自然条件恶劣。自强不息的圪垯上人,不畏艰苦,用勤劳和汗水逐步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如今,漫步街头,能明显感觉到街道更整洁了。乡党委副书记白伟感慨道:“圪垯上有这么大的变化来之不易,是历届乡党委、政府及全体群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结果。”

  

  培育红枣产业

  

  作为圪垯上乡政府所在地,圪垯上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广栽枣树。枣树是“铁杆庄稼”,丰年产量大,灾年不减收。

  

  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政府实行“地随树走,谁栽谁有谁受益”的政策。在规划上,坚持先种好地、近地、滩地、坝地,然后再以村子为中心扩展,集中连片,谁的地谁栽植,分期实施不停步,最终达到全覆盖。在品种选择上发挥本地优势,坚持“适合地适合树”,注重能栽活的效果,以市场前景相对成熟、管理技术好掌握的本地黄河油枣为主。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村民栽枣树的积极性。老枣树不断增产,新枣树不断发展。在丰产增收措施上,累计打下3800口旱井,把山地枣树变成了水地枣树。在产品加工上,以传统的自然风干为主,形成特有的天然绿色产品,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圪达上村的红枣经济林从政府引导到老百姓自觉自愿栽植,由原来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4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基本全覆盖。

  

  在种植规模扩张的同时,为了保障品质,提高农户管护技术,乡政府多次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红枣管护技术培训。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多年的经验积累,圪垯上的枣农个个都成为种枣的行家里手,发展起不少种枣大户,种植50亩以上的就有10余户。为了提高效益,头脑灵活的白润喜和和樊润平把自己家的枣加工成晶莹剔透的紫晶枣,樊生平、杨双来除了加工自家的枣,还收购别人的进行加工,收入颇为可观。目前,正常年景全村红枣总产量约200万斤,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万元左右。

  

  红枣让圪垯上的老百姓走向富裕,他们对枣树有了很深的感情。修建、整土、除草等每个环节都精心营务,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人不负树,树不负人。每年秋季,一串串深红如玛瑙的果实沉甸甸坠枝低垂,火红的果实带来红火的日子,红枣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站在一片枣林前,白伟说:“今年,乡党委政府与县林业局沟通,把圪垯上村确定为枣树提质增效示范村,计划把全村4500亩红枣经济林全部提质改造,分年度逐步实施。目标是一年栽植成活、次年开花结果、三年见产收益。”

  

  养好“致富羊”

  

  养羊是圪垯上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圪垯上地广人少,具有非常好的养殖条件。虽然山峁沟梁几乎全是枣树,但高大的红枣树,与养殖并不矛盾。加之,圪垯上人勤,养殖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秋天,打枣后,村民把品相好的枣捡完,地里留下的“歪果裂枣”,成了羊儿们的美餐。整个秋冬,枣树地就是羊的地盘。另外,收回来的次等枣如果卖不上价,也会拿来喂羊。羊吃了枣长得更快,毛色顺滑光泽,肉质鲜美,绿色环保。羊粪肥地,又能提高枣果品质,枣和羊互为依托,实现了良性循环。

  

  现在,圪垯上的羊肉每斤比城里贵10元,还不愁卖。太原、神木都有专人来买,村里的亲戚、在外打工做生意的人也都往出带,吃过的人又托人来买,就这样带帮传,圪垯上的羊肉销售范围越来越广,效益越来越好。目前,村里大的养羊户就有10户,每户不低于200只,养殖大户每年收入至少15万。

  

  小杂粮“挑大梁”

  

  兴县是杂粮王国,西南片区更是盛产杂粮。近年来,兴县在农业发展方面围绕“特”“优”战略,大力发展“精品杂粮”。

  

  圪垯上地处兴县西南,历来是全县小杂粮主产区,特别是谷子、糜子、黍子、豇豆、绿豆等小杂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充分发扬这一优势,圪垯上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有关小杂粮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广大农民广泛种植小杂粮。每年开春,对广大种植户核实统计后,及时上报县有关部门,把政府免费提供优良种子、有机肥等政策落实到位。同时乡党委政府出面和当地杂粮加工企业沟通协调,由企业与农户实施订单农业,保护农民收益。这些优惠让圪垯上村民种杂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村民樊粉生除了种自己的地外,还流转了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的地,共种150亩,包括玉米、黑豆、高粱、谷子、豇豆、土豆等。为了提高效率,他添置了几件耕作农机,实现了半机械化作业。善于动脑筋的他,还经常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借阅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在实际耕作中,他采取倒茬轮作的方式,坚持施农家肥,以保障产量和品质,这几年种粮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这里的人民,像枣树一样,身处山梁沟洼,却始终不屈不挠,乐观向上。他们一年四季,种枣、务地、养羊,在产业发展中有了“奔头”,在增收致富中尝到了“甜头”。( □ 白彦平)

(责编:邸燕琼、郝亚红)
分享到: 评论:

推荐阅读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