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统筹推进 产销对接畅通渠道
近年来,兴县把杂粮产业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围绕打造“山西小杂粮第一县”“中国小米之乡”的目标,把小杂粮产业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切实摆到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加快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杂粮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2.8万吨,年产值达2.2亿元,吸纳当地800余人就业,带动12650余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杂粮产业开发呈现出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趋势。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坚持区域化布局、园区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新技术引领。县、乡(镇)政府成立小杂粮产业开发领导组,全面部署小杂粮种植产业发展规划,瓦塘、魏家滩、高家村等乡镇主推肾型大豆;蔡家会、赵家坪、孟家坪、康宁等13个乡镇重点推广晋谷系列优种谷子;蔡家会、罗峪口等5乡镇发展传统豇豆、绿豆;东会乡、交楼申乡建设马铃薯、莜麦生产基地。二是推广运用农业科技。全面应用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地膜覆盖,新品种推广率达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达22万亩,地膜覆盖面积占播种面积的38.6%。加大与涉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力度,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立项实施了奥家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康宁农业综合示范园、交楼申食用菌产业园区等一系列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准确掌握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提升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优质优价。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现场讲座,帮助解决深层次技术问题。县农业农村局20多名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包村包片工作责任制,深入田间地头具体指导。对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和高产创建示范区农民进行全方位技术培训,每年至少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3000人次;全县推选命名科技示范户1000户,园区、基地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针对优良品种推广、田间土肥管理和新技术运用等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
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释放品牌效应。以稳产保供为基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原则,结合各乡镇农业产业地域特征、资源禀赋,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基地。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依托优势资源打造“兴县杂粮”“兴县陈醋”“兴县胡麻油”等区域品牌,实现打造品牌、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占有市场的目标。全县共有杂粮加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33个、种植大户1600余户,谷子、豇豆、大豆等小杂粮加工转化率达到50%。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山西晋绥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兴县黄河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范围覆盖全县所有杂粮品种,年加工转化各种小杂粮2万余吨。二是加快营销体系建设,助力产品销售。狠抓产前、产中、产后3个重要环节,从提供优质种苗、做好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监管,到实施标准化生产,再到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全过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加大农业品牌化扶持力度,每创建1个区域公共品牌补助10万元,每认证1个产品奖补20万元,对新增的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每户分别奖补20万元、10万元、5万元,用真金白银激励名优农产品品牌的诞生。充分利用“旅游+电商”等新渠道新业态,打响“兴县杂粮”品牌,将农产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培养了一批经纪人成为公司和农户间的纽带和桥梁,打通销售渠道,有力促进了杂粮产业化。截至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9户杂粮加工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订单涉及杂粮面积近15万亩,保障并拓宽了杂粮销路,实现了企业、农户双赢。
政策支撑精准高效。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在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统筹整合和财政投入并举,为种植户提供优种、肥料和播种机具,对科技创新、种植保险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扶持。按照“政策倾斜、积极扶持”的原则,鼓励工矿企业转型农业开发,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截至目前,共投入4445.5万元发展杂粮产业。二是深化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与中国农科院、首农集团、中粮集团合作,积极推进中国农科院兴县杂粮研究院、中国杂粮博物馆、晋西北杂粮交易市场、晋绥杂粮特色小镇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杂粮种质种业基地、试验示范创新基地、供应基地和培训实训基地,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真正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三是发展会展经济。财政出资组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省、市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加大产品展销、招商引资、农副产品推介力度,提高兴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强化产销对接。组织开展杂粮产品进北京、进太原、进高校活动,与高等院校、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大采购商建立直接供货合作关系,目前已与10所高校8所大型超市建立供应关系。鼓励企业和合作社设立农产品直销店,在市级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店奖补5万元/个,在省会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店奖补10万元/个,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店奖补15万元/个。(王富贵 王雪辉 兰瑞杰)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