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贾家庄村文旅融合奏响人民幸福歌
在国庆节期间,汾阳市贾家庄旅游景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客流高峰,自驾游、周边游、乡村游等沉浸式体验,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众多游客趁着假期走出家门,来到这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这是我第一次在葫芦上画画,而且是用烙铁。画的是一只小兔子,我想送给我的奶奶,因为奶奶是属兔子的,希望她平安幸福、健健康康、万事如意。”和家人一起来贾家庄贾街游玩的小朋友张思彤,被这里的烙铁画深深地迷住了。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了庆祝祖国华诞,贾家庄首次在贾街设置了文创集市。让张思彤沉迷的葫芦烙画是汾阳特有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拿烙铁在葫芦上烙出图案,就需要把握好火候和力度,具有较高的难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张思彤慢慢摸索着葫芦烙画的诀窍。集市入口处葫芦上的“福禄”烙画,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停下脚步,进店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贾家庄的文创集市,除了葫芦烙画,还有糖画、陶艺、剪纸等一排排小店,摊位上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漫步集市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非遗文化,许多非遗传承人还在现场展示手工艺制作。在贾街上,特色地方小吃、特色菜肴让人垂涎欲滴,游客在品味上百种美食的同时,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节日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通过我们精心组织的系列活动,让游客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时时挂心怀,希望他们玩得高兴愉快、吃得愉快。”贾家庄景区负责人范浩告诉记者。
贾家庄村是我市一个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在党的带领下,坚信“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通过“治水改碱”,硬是将原来的“碱圪堆”“水圪洞”“白毛碱地”、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荒村,改造成稳产高产的米粮川和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著名词作家乔羽在为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创作插曲的过程中,惊叹贾家庄的巨大变化,灵感乍现,热血沸腾,酣畅淋漓地写下“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腰杆也像十七八”,生动地总结了贾家庄人的精神风貌。这份青春昂扬的精神风貌,从那时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丝毫改变。
改革开放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邢利民响亮地提出“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的口号,带头与7名村干部果断地将自己已经盈利的塑料厂、木器加工厂、农机修配厂和个人承包的耕地折价献了出来,为贾家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筑牢了根基。在他们的带领下,贾家庄成为一个真正有集体意识的村子,村办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形成了集体经济唱主角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几十年的岁月里,贾家庄村始终站立在时代潮头,一代又一代“贾家庄”的“年轻人”,不断改变着村庄的面貌,用脊梁扛出一个乡村振兴的生动榜样,也让“共同富裕”的旗帜高高飘扬。
近年来,贾家庄村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以汾阳市全力打造杏花村汾酒专业镇为契机,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种子试验基地、太阳能光伏大棚、观光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酒类生产、玻璃制造、包装彩印、标签制作、混凝土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以乡村旅游、教育培训、粮食仓储为主的第三产业。截至去年年底,该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3.14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3.2万元。
漫步在贾家庄中,田野里,五谷丰登,先进的农业科技绘就了丰收的图景;厂区内,机器轰鸣,流水线如波浪奔涌,把产品送到全国各地;景区内,游人如织,徜徉在田园风光,陶醉在民俗景象,徘徊在工业遗迹。
“今天的贾家庄不仅是贾家庄人的贾家庄,是所有热爱贾家庄人的贾家庄。我们将以龙吟虎啸的精神状态、龙腾虎跃的干劲闯劲,真抓实干,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贾家庄村党委书记邢万里表示。
75年栉风沐雨,75载接续奋斗。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贾家庄人,正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时俱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力谱写更加动人的华彩乐章。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