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吕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旅游业行稳致远。具体而言,必须走农旅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能够引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非遗文化、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2022年3月联合出台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农旅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更是未来所向,作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和经济,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催人奋进:“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
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架构,是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充分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通过政策创新、项目带动、产业多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进旅游发展。
农旅文旅融合,要打造自有优质品牌。以“公司+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旅游协会+公司+市场+农户”模式,围绕能做、想做、可做和该做的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形成集蔬果采摘、农耕文化、体育赛事、科普教育、劳动实践、亲子游玩为一体的多元农业生态承载区,打造休闲地标,引进更多优质生态旅游项目,聚集文化创新资源,延伸“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服务链条。
农旅文旅融合,要以项目为引领和支撑。要着力突破旅游内涵单一、业态陈旧这一瓶颈,坚持高端引领,聚力业态更新,通过创新旅游的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帮助和指导乡村开发演出项目,培养乡村文艺演出队伍,发展提升乡村舞蹈、戏剧、曲艺、游艺、杂技等业态。开展一些经常性的文化文艺活动,打造和培育有影响力的节日活动,树立文旅农旅品牌,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交出更加亮眼成绩单。
农旅文旅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市委书记孙大军强调,“建成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是2024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件大事要事之一,激活北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打造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是吕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要“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建设和美乡村、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让有特点、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村活起来、火起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目前吕梁正在全力推进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批农家游、生态游、体验休闲、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等相继出现,如方山县张家塔村、临县西湾村、中阳县阳坡塔、交城县田家山村、柳林县高家垣村、汾阳市神泉村等坚持融合山水、融汇文化、融入生活,盘活用好了乡村自然、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独具特色,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乡村旅游“未来已来”。
乡村如画境,旅行醉美景。农旅文旅高度融合的乡村旅游,彰显自然生态之美、民族文化之美、人文特色之美,让农村非遗文化重焕生机,绽放农旅魅力,共享文旅芳香。(□ 任 昱)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