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移风易俗除陋习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意义深远。《意见》明确了推进移风易俗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实现路径,倡议全市各级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意见》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引导、做好服务保障、创新基层治理、干部率先垂范,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落实。
立足当前吕梁实际,从深层次剖析,推进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当前,吕梁市正全力创建文明城市。群众具备良好的文明素养,全市具备良好的社会风尚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是广大群众期盼的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推进移风易俗,才能破除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等歪风陋习,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打造移风易俗示范村(社区)镇(街道),有力带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近年来,随着吕梁市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一些不良风气如天价彩礼、酗酒、赌博、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甚至有蔓延之势,如不加以遏制,任其泛滥,势必影响乡村全面振兴的如期实现。只有健全“一约四会”,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依规依法遏制这些陋习,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才能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是把群众从过重的“人情债”中解放出来的现实需要。“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一场人情一月薪,一桌酒宴三分弃”……群众口中的这些俗语,是当前吕梁婚俗、丧葬习俗的真实写照。婚丧嫁娶送的礼金是群众绕不开的“人情”,越是偏僻落后的地方,这种“人情”越厚重、礼俗越繁缛。天价彩礼、“人情债”像一座大山压在广大群众身上,甚至导致出现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只有大力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提倡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和不大操大办婚礼,才能切实把群众从“人情债”中解放出来。
中华文化根脉深远,一些不适应新时代的旧风俗,千百年来已成惯例、涉及千家万户,要想彻底改变,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干部带头垂范、扑下身子,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让新风理念在群众心中扎根。我们要认真利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传家宝,紧紧依靠群众、向群众请教,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头,推动移风易俗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本报评论员)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