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吕梁儿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之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如何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宣传吕梁精神,让吕梁精神滋养初心,激励吕梁人民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始终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共同绘就富裕文明和谐的美好画卷?这是媒体融合时代,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吕梁是革命老区,无数吕梁儿女用鲜血和信念谱写了一曲曲英雄之歌,他们的精神、信念熔铸成伟大的吕梁精神。吕梁精神是吕梁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吕梁老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必然是新时代推进吕梁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民众更加容易获取各类信息。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媒介,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地方文化,宣传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特别是吕梁精神与吕梁的各项事业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弘扬吕梁精神,首先要传播好吕梁精神。传播好吕梁精神,关键在选择好传播媒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深度不断拓宽,公众获取、接收、传播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以往的被动读取到当前的主动选择与智能推送相结合,从以往的滞后传播到第一视角传播。融媒体传播悄然改变着传播格局。随着5G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融媒体传播体系持续向纵深发展,并成为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推手。在全媒体传播已成为当前各级各类传播核心媒介的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媒介,才能讲好吕梁故事,才能传播好吕梁文化。
吕梁精神的全媒体传播有利于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夯实基石。船行千里,重在航标。使吕梁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信念、道德信念上紧密团结,这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全媒体传播通过将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媒介的联动,能够实现信息传播全覆盖,从而将吕梁精神传播范围最大化、最优化,进而使吕梁人民在吕梁精神感召下同心同德,夯实乡村振兴事业的精神基石。
吕梁精神的全媒体传播有利于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提振干劲。实施乡村振兴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当前,自媒体发展迅猛,主流媒体如何引导自媒体的走向,是当前领导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应当且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吕梁本土涌现出一批颇受追捧、粉丝众多的网红,其粉丝群体涵括不同年龄群体。这些网络主播作为信息生产者,在吸引众多粉丝关注的同时,也向其传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吕梁精神想要在受众趣味有别、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就需要充分利用全媒体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段与途径,将这一重大主题的内容以新颖、丰富、“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利用好这些网络主播,让其成为吕梁精神的传播者,能助推吕梁精神更好更广泛地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从而提振干劲,助力乡村振兴。
吕梁精神的全媒体传播有利于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把牢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随着自媒体的飞速发展,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的积极性逐渐升温,各类短视频平台等自媒体传播途径,成为了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中介平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群体,使吕梁精神播及这片红色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个体,用吕梁精神滋养思想、激励行为,能确保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方向正确,也能助推全市人民真正将吕梁精神转化为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责任和激情,激励全市人民拿出革命年代的那种精神、那种担当、那种干劲、那种气魄,为实施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由于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传播生态及其格局都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的扩散,在几个小时内便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公共舆论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始终牢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得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使吕梁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构建新时代稳固、坚实的社会主义舆论及价值观阵地,才能给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张羽)
(作者单位:吕梁市宣传事业发展中心)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