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对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议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在校生1.54亿人,其中城市在校生5770.9万人(小学3964.1万人,初中1806.8万人),农村在校生9629.1万人(小学6597.1万人,初中3020.3万人)。从数据上来看,要提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青少年是教育的最大基数。在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教育基本靠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隔辈抚养等共性问题广泛存在,家长辅导不了学习,课后也很难对孩子进行有效管理和教育,这就造成了农村孩子思想道德建设的缺失。如何强化农村孩子思想道德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就“双减”政策下,如何聚力社会资源,做好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谈几点建议。
一、挖掘好本土教育资源。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史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广阔应用空间。因此,一方面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发挥本土文史专家和已有文史资料的作用,开发适合中小学生教学使用的校本教材。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适合研学的旅游线路和教学实践点,丰富本区学生的课外教育实践活动。如,利用刘胡兰纪念馆、晋绥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和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
二、开好网络双师课堂。双师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1个线上思想道德老师+1个线下学科班主任老师,双师课堂致力于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思想道德教育,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把北上广优秀思想道德名师带到学生身边。要研究在乡村教育振兴中,互联网课程与教师在思想道德的角色分工问题,鼓励支持思想道德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扶智强师,开发智能化学习平台和教师思想道德培训平台,在共享优质资源的同时增强思想道德吸引力、增进教学互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增强乡村学生和教师的获得感。
三、办好乡村少年宫。依托农村中小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办好乡村少年宫,并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思想道德和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乡村少年宫的开放时间为平日放学后、节假日和寒暑假,开放对象主要为所依托学校的在校学生,鼓励具备条件的乡村少年宫面向周边中小学校学生开放。
四、主动联系公益组织和社会团体。现在许多学校依靠自身的力量,积极寻求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的帮助,打造出了一个个“乡村思想道德名校”。一些优秀校长会非常积极地找到公益机构参加培训活动、选拔志愿者老师,有的甚至直接走向大学,跟大学的团委、学生会、支教协会联系合作,直接把大学生的夏令营活动暑期带到自己学校。乡村教育工作者应当开阔思维,主动寻求发展帮助,同时在面对社会公益资源时应该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对公益机构的背景、提供的公益服务和具备的能力条件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安全地运用这类公益资源。 (□ 陈朝钊)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省内新闻网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